传承节日文化 弘扬核心价值
——天长中学2015年春季学期第十七周国旗下演讲
高二(16)班 李国薇
二〇一五年六月廿二日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传承节日文化 弘扬核心价值 》。
插上一株菖蒲,挂上一束艾蒿,卷起层层脆绿的菰叶,飘起缕缕清悠的米香,饮下一杯雄黄酒,划起五彩竞渡的龙舟,一曲回荡千年的《招魂曲》是否又勾起了你对端午的追思?五月的端午,飘香的菖艾,香甜的粽子,飞渡的龙舟,这是一个欢快、温馨、热烈的节日,是一个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节日,它承袭着太多的历史渊源,留下了太多的优美传说,传承着太多的古朴民风,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似乎不再眷顾于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了,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洋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由得感到悲哀。当韩国的“端午祭”申请成功时,中国人除了惊讶也只有尴尬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的节日。众所周知,端午节是纪念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节日。“城破心欲碎,与石投怒江。化作清风去,以死殉国殇。”屈原面对国破家亡而无能为力,只能以满腔的悲愤,纵身投入汩罗江,以死不辱国家。一个端午节便是人们对他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和赤诚的爱国之心的传扬。而如今,这个拥有丰富历史的传统佳节却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怎能不尴尬,怎么能没有危机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而传统节日作为标志性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活的灵魂”,它凝结的“团圆、忠孝、和谐、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内涵不正是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吗?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它必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2008年,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法定假日,这实质上为民众欢度传统节日提供了法定的时间保障。
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比如春节,它是由原始农业社会庆贺丰收的“腊祭”演变而来的,祭神敬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和祖先的感恩之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这是永恒不变的春节的主题。春节的一系列仪式礼仪,不仅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而且显示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出可贵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凸显着团圆祥和平安欢乐的精神追求。而在清明节,人们通过扫墓祭祖,缅怀英烈先贤,送上一份哀思和敬意,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敬祖报本、热爱亲情和友情的道德情怀,并孕育着对祖先的感恩、对血脉责任的认同;中秋节之际,家人团聚,共食月饼,共赏明月,共享天伦,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家庭团聚,生活祥和,未来美满;九九重阳节,人们饮酒赏菊,登高吃糕,寄托着对健康长寿、实现人生境界步步登高的美好愿望......
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在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功不可没。它所蕴含的朴素的精神品质、伟大的人格理想,一直被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最后请允许我再用屈原《离骚》中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希望我们秉持优良品德,塑造健全人格,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要传承好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而贡献我们毕生的力量!